如果你家孩子在美国读小学或初高中,那你可能目前正在经历一些“语言障碍”。
比方说,放学后你问孩子今天过的如何,TA可能语气平淡地甩出一句“It was mid”。再比方说,孩子最近认识了新的朋友,你问TA相处得如何,TA可能嘻嘻哈哈地说:“He got no rizz!”然后你懵了没懂,想继续问下去,孩子却突然冒出一句“Six Seven”之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留你一人在风中凌乱……
的确,美国青少年现在说话越来越像暗号,不仅中国家长听不懂,美国家长也同样听不懂。甚至不少人会在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发布“教程”,专门来教大家破解这些新的流行语。
今天丽格就带你来盘点一下最近美国青少年爱说的10大流行语,帮助家长们搞清楚,自己家的娃都在说什么!

1. 最近超火的流行语 Six Seven(67)
Six Seven这句话最近在孩子之间非常流行,常常搭配手势动作——双手掌心向上,交替上下摆动。
它源于费城说唱歌手Skrilla的单曲《Doot Doot》,因为NBA球星拉梅洛·鲍尔的视频反复使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Six Seven爆红。
Six Seven没有任何意思,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表达,主要被孩子们作为感叹词使用。因为孩子们非常喜欢在课堂上说这句话,它是目前美国老师们每天都能听到的词!
2. Rizz?Rizzler?
Rizz是Charisma的缩写,意思是“魅力”,常作为名词或者动词使用。
如果孩子描述一位男同学“He has mad rizz!”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位男同学“魅力十足”。那么以此类推,说一个人“He’s got no rizz.”那就意味着这个人一点魅力都没有。
有的时候孩子们也会直接说“Rizzler”,指的是高度拥有rizz,魅力很高的人。你可能会听到孩子说:“Bro is a rizzler.”这句话大概就是说某个哥们魅力十足,很受女孩们喜欢。
3. Delulu?
Delulu这个词,不仅在中小学群体中流行,美国的大学生们也很爱使用。
它是delusional(妄想的)的缩写,在某些语境中指一种毫不掩饰、大胆且常常充满欢欣的自信信念,坚信自己能够实现抱负。
- 孩子可能会说:“Delulu is the solulu.” 意思就是“你的妄想,即为解方”。
- 或者会说“May all your delulu come trululu”,意思就是愿你所有的妄想都成真。
这个词是不是蛮可爱的?有一种即使是妄想,但说的人也依然充满希望的感觉。
4. Ate?
我们可能会听到孩子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提到“Ate”这个词,比如说:
- 小孩A:Do you like my outfit? (你喜欢我的穿搭吗?)
- 小孩B:Yeah you ate that! (太美了!)
“Ate”这个词原意是吃掉了,是“Eat”的过去时。现在年轻群体中则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件事上表现非常出色,有一种“稳稳拿捏住了”的感觉。
下一次你想要鼓励孩子作业写得好的时候,就可以说:You ate that!
5. Skibidi??
Skibidi是今年早一些时间很多小孩很爱说的一个词,尤其是“Skibidi toilet”。
这个梗源于YouTube上一个风格非常奇怪的系列动画视频,特点是把日常物品(尤其是马桶)和奇怪的人物动作结合在一起。针对这个词组,我们要是以大人的思维去理解,会感到比较困难,我们在下面举一个例子。
比如小孩在玩游戏的时候可能会说:Oh my skibidi! I didn’t expect this game to be so skibidi hard.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的天!没想到这个游戏这么难。”
你可以看到,Skibidi在这里本身没有特定含义,就像一个有点搞笑、古怪的形容词一样,根据语境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6. Aura farming?
想要理解这个词组,首先我们要明白“Aura”是什么意思。
在孩子们的语言中,“aura”指一个人散发的又酷又自信的气场,拥有“aura”的人给人一种天生气场强大,毫不费力就很酷的感觉。那么,如果有人太刻意去营造这种感觉、因为过度展现而显得有点搞笑,大家就会说这个人在搞“aura farming”。
而“Aura farming”需要非常微妙的平衡:做对了,你会成为话题人物;做错了,你就成了笑柄。所以在理解这个词的时候,语气和语境格外重要。
7. Crashing out!?
“I’m crashing out…”这个表达你很有可能在孩子准备考试的时候听到过,意思是“我要崩溃了”! Crash out很容易理解,它是一个短语动词,指的是“突然情绪失控,发怒,或陷入痛苦”,也就是人崩溃了。
当孩子们在高度紧张或压力较大的状态时,就有可能会使用这个表达。如果听起来感觉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孩子一些肯定和安抚,让TA感到被理解、被支持。
8. It's giving...
- It’s giving awakward = 这很尴尬
- It’s giving main character energy =这很主人公光环
- It’s giving 2000s = 这很有2000年代的感觉
可以从上面的示例看出来,“It’s giving +某个形容词或者名词”,通常是表达一种感觉、氛围。
这是比较容易使用的一个词组,也很好理解。家长们可以下次试试在生活中表达一下,如果想要夸奖孩子最近表现好,你就可以告诉TA:It’s giving A+ energy!
9. Cap / No cap?
“That’s cap! ”如果你的孩子这样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Cap的本意是帽子或棒球帽,在孩子们的语言中,它则表示谎言、夸张或任何不真实的说法。所以,如果孩子说“That’s cap”,其实是在说指某个东西不是真的。反之如果说“No cap”,则是在强调所言属实、绝无虚假。
这两个词组在中小学生之间的使用率很高,下次听到,就不会再摸不着头脑啦!
10. Mid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给出了一个例子:当你问孩子今天过的如何,TA可能语气平淡地甩出一句“It was mid”。
这里的“Mid”,可以约等于“mediocre(平庸的)”或者“so so (一般般)”。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形容一件事情是“Mid”,就是说这件事既不算好也不算坏、中规中矩。
你可能会在孩子们的日常对话中听到类似的用法:
- 小孩A: Did you go to Lisa’s party? 你有去丽莎的派对吗?
- 小孩B:Yeah it was mid. 我去了,一般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