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克特瑞中学(Rectory School):不“鸡娃”的教育智慧:兄弟俩的美初录取之路

Ivy-Talent-Student-george-2024-rectory-school-thumbnail
blog顶部
Ivy-talent-student-george-2024-rectory-school-1
丽格学生档案

学生名字:George 同学
就读学校:上海协和双语学校
录取学校:瑞克特瑞中学(Rectory School)

George,一个阳光、聪明且充满活力的少年,目前正就读于优质美初Rectory School(瑞克特瑞中学),在此之前一直在国内就读国际学校。

而George的哥哥,一直在美国接受教育,目前正在申请美高。哥哥的学习经历不仅为他自己铺就了一条光明的未来之路,也为弟弟George树立了一个值得追随的榜样。

在决定让哥哥前往美国求学时,George妈妈的内心充满了诸多不确定与期待。如今,当再次做出同样的决定,让弟弟也沿着这条道路前行时,不禁让我们好奇,这背后究竟是对美国教育的深深信赖,还是一段更为复杂的心路历程?

Ivy-talent-student-george-2024-rectory-school-2

1. 弟弟:追随哥哥脚步, 前往美国继续深造...

回想起最初的那个决定,其实我对美国的教育体系知之甚少。那时的我,更像是一个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灯塔的航行者,渴望为George的哥哥找到一条通往梦想彼岸的航道。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丽格——一个极其务实且专业的顾问团队。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逐渐意识到,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哥哥进入一所好大学,更是希望他能在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环境中成长,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丽格顾问反复询问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当我明确表达了对斯坦福等一流大学的向往时,他们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留在中国,进入这样的大学难度将非常大,而且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无论现在多么优秀,都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而美国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其高中到大学的升学路径,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宽松、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环境,帮助他成长为更加独立、自信的人。

当决定让哥哥去美国读书时,弟弟的未来规划也自然而然地提上了日程。于是,漫长的申请准备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留学申请过程向来复杂多变,但我并没有遇到太多焦虑和挑战,这主要归功于丽格团队的专业经验和时间管理,精准地把握每个时间点,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使整个申请过程非常顺利。

无论是哥哥的紧张准备,还是弟弟的有序规划,丽格团队强大的预判能力,不仅熟知各所学校的要求,还能准确判断孩子在面试官眼中的评分和成功几率。

这些年和丽格接触下来,直接、实诚、霸气,是我给创始人Lily老师的三个“标签”。备受家长信赖的她,从不会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来推广自己或迎合市场。她会非常直白地告诉你,孩子的现状和适合的学校,从不会说那些让家长开心但不切实际的话。她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也从不会让你失望。

正是丽格团队的专业和成熟,让孩子最终顺利进入目标学校!

Ivy-talent-student-george-2024-rectory-school-3

2. 个性化择校:哥哥“男校”, 弟弟“混校”,各取所长

George考取的是瑞克特瑞中学,这是美国一所初级寄宿学校。我第一次知道这所学校是从George哥哥那里听到的。因为他之前去过这所学校附近的一些高中打比赛,对这个学校有些初步认识。他觉得这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活动类别丰富,是一所男女“混校”,老师们也非常温馨。

哥哥之前所在的是卡迪根山中学,这是美国一所优质私立初中,是所寄宿制“男校”。这所学校对男孩子要求很高,尤其在学术和运动方面,希望个个自律、坚强,具备男子气魄。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或擅长运动,这所学校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弟弟的性格更温和,所以在给George择校时,我们选择了男女混校Rectory School。之所以选择这个学校,说来也是缘分。

一次,丽格在上海举办了一场Rectory招生官见面会,Rectory的面试官和George进行了面试,整个沟通非常顺畅。面试官还和George聊到自己养的小动物和家里的生活情况,提到自己住在学校,这让George觉得非常亲切,很有安全感。George觉得和面试官聊得非常投缘,很是愉快。

因此,当George幸运地拿到Rectory的offer时,他二话没说,立刻决定就读这所学校。

Ivy-talent-student-george-2024-rectory-school-4

3. 从不“一刀切”: 来自同一家庭,方案截然不同

在准备申请材料的过程中,丽格团队的细致程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丽格团队从来不是“一刀切”,在丽格老师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来自同一个家庭,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丽格团队也能根据孩子各自优势特点,规划出非常漂亮的申请资料!

丽格团队不会因为之前有了哥哥的申请经验,而在弟弟的规划上少做工作。相反,丽格老师根据George的个人优势,建议他展示小提琴才艺,练习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并拍摄一个视频。对于他的马术,团队建议我们在马术俱乐部录制一个采访视频,展示他从头到尾的练习过程,记录他的成长经历。

在学术方面,英语是他的强项,老师会建议他展示一些辩论经验。去年暑假,我们给George报名参加了一个演讲和辩论营,帮他拓展写作和学术方面的能力,让他发现自己在演讲方面的兴趣和特长。

说到面试辅导,丽格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对于孩子的潜质和优势,辅导老师挖掘到了家长挖不到的一面

每次辅导,丽格的金老师直接让George和顾问独立沟通,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渐渐地,我感受到George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自强。

丽格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成为主角,家长只是辅助角色。孩子不仅是与一个成人的对话,更让孩子慢慢成熟,这是从国内迈出留学的第一步。

这段经历也让George明白,申请学校不仅是家长的事情,自己也需要积极参与和承担责任。这种独立性和自我表达的锻炼,对他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帮助!

丽格还会努力帮助孩子申请更多的学校,不会因为孩子只想申请一个学校而懈怠,而是全力以赴争取更多的荣誉和机会。

在庞大的留学市场中,丽格能够独树一帜,成为标杆,当之无愧!

Ivy-talent-student-george-2024-rectory-school-5

4. 想对申请美高的家庭说: 不“鸡娃”,才能育好娃!

我很早就把两个孩子送到美国读书,身边人总问我会不会担心亲子关系。

其实,我觉得亲子关系远近,并不会因为是否把孩子送去国外而疏远。

良好的亲子关系取决于从小培养的相处模式。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共情和同理心非常重要。

我始终认为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追求分数。我更不会像一些家长那样“鸡娃”,过分逼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

兴趣应该是自发的、愉快的,是孩子在玩乐和探索中找到的真正热爱。就像George,他在上托福课时可能很累了,但回家后他还会去打两下高尔夫球。我没有要求他这么做,他会主动去,因为他觉得好玩。我说你累了不休息吗?他说没有,觉得挺好玩的。

这正说明,如果一个兴趣是孩子真正热爱的,那么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调剂;相反,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学习某种兴趣,就会破坏掉亲子关系。

家长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孩子才会幸福。孩子感到幸福了,自然就不会与父母对抗了。

George的哥哥也从来没有因为进入青春期而变得叛逆。虽然有时和我们观点不同,但我反而很欣慰,这正证明他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接近于成人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都年轻过。在面对孩子时,保持一份同理心,多给孩子一些理解,亲子关系自然就和睦了。

Ivy-talent-student-george-2024-rectory-school-6

丽格顾问说

George是一个非常温柔的小男孩,谦逊,听话,对于去美国读初中这件事,他非常认真,或许是受到哥哥的影响,他对美初的认知会比其他小孩更丰富一些,因此对美初的向往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一些。

温柔的小孩身上爆发出来坚韧的力量,这是我在George身上看到的第一道光。

他刚来的时候,不高,瘦瘦的,看上去不是一个身体非常strong的小孩。因为年龄较小,申请阶段也是生长期,会早睡,因此我们也格外注意到申请准备过程中,他要做的各种事情会给他带来的精神和生理压力。

然而让我非常惊讶的是,上海去年经历了一段非常高温的暑假,他正好这段时间在马术训练营,他不仅顶住了训练的强度,还在这个阶段高效的完成文书和面试训练,并且从容的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我们在George身上看到了坚韧的个性本色,也相信即使申请一些比较有竞争性的学校,他也能适应未来的挑战。

安静的小男孩对卓越学术的追求,从来不限制于奖项和排名。

George会很认真地审视自己,会告诉老师们什么事情他不喜欢做、不能做,但同时配合度也非常高。在老师们提出一些可以尝试的规划和安排时,他会和老师们以及妈妈一起讨论,然后决定是否去做。

比如George给人第一印象很柔和,我们会期望在他身上看到一些更sharp的气质,所以建议他可以去参加辩论。在辩论队里,他会遇到一些性格更加强势的队友,在赛场上他会遭遇别人的质疑,但是辩论是一个团队比赛,他既要表现自己,也要支持和保护自己的队友,加上他英文口语比较好,所以无论训练还是比赛,George都能扛起更多的责任。经过一个训练营,无论是他的气质、表达、逻辑、胆量,都有很好的提升!

要在优秀和闪光里,去观察孩子隐藏的弱点,George也不例外。

我们发现George无论标化考试、文书写作、面试辅导,还是研究学校,过程都非常认真配合,但是在互动交流时,尤其在分享学校生活,或是自己生活细节时,表现出来对哥哥的高度崇拜,以及对学校或camp中一些非常厉害的孩子的崇拜。

他很慕强,自己也在暗暗努力,我们在欣慰的同时,也感受到他需要更加自信,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而不是只看到别人的闪光点。

因此我们会经常鼓励他,很直接的表达对他的欣赏和赞扬,让他看到哪怕是他一幅画,一个马术动作,一个学校里的project,都有很优秀的地方。通过细微的事件,让他更加自信,看到自己也有很多优点。

在和George全家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深。即使在一个家里,两个不同个性的小孩,也会有属于自己不同的路。

因材施教,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看到George非常坚定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学校,并且入读之后的这两个月里,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大方,且更加优秀,作为顾问老师,感觉一切付出都有意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