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尼学校(Ranney School):佛系家庭的美国高中申请,没去“排名高”而去“适合的”!

Ivy-talent-student-Z-2025-Ranney-School-5
blog顶部
Ivy-talent-student-Z-2025-Ranney-School-1 兰尼学校
丽格学生档案

学生名字:Z同学
就读学校:北京德威国际学校(Dulwich College Beijing);
录取学校:乔治城预备中学(Georgetown Preparatory School),兰尼学校(Ranney School),布里默与梅中学(Brimmer & May School),塞尔中学(Thayer Academy);
最终就读:兰尼学校(Ranney School)

我们没提前规划,没准备标化,没亮眼的活动,能申请到理想的美国高中吗?

这是一位“佛系”妈妈的困惑,也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真实故事。当15岁的小Z在瑞士游学后终于决定申请美国高中时,他没有亮眼的学术背景,没有精心策划的活动履历,甚至托福成绩也一度受挫……

然而,这个看似“仓促”的决定,却成就了一场令人惊喜的逆袭:从被寄宿第一男校乔治城预科学校(Georgetown Preparatory School)录取,到收获最适合的兰尼学校(Ranney School), 这个佛系娃,意识到了,自己比想象中要强大,自己可以走的更远!

——本文根据小Z妈妈口述整理

Ivy-talent-student-Z-2025-Ranney-School-兰尼学校

1. 仓促的留学路,他准备好了吗?

回想起来,我们家在孩子留学美国这件事上,或许算得上是个反面教材,因为准备时间实在太过仓促了。

坦白来讲,我们家一直都比较佛系,小Z本人也不是一个学术牛娃,而且不管是学术,标化还是活动上,我们都没有特意去准备过,所以一开始,我对申请美国高中这件事,心里满是不安与担忧,因为我一直不是很确定孩子是否准备好了,而疫情之后,国内国际学校师资力量和整体学术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孩子身边的几位好友都陆陆续续选择出国,所以受此影响,他自己也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方向。特别是2024年上半年小Z参加了学校组织为期三个月的瑞士游学活动,他展现出了在新环境中很强的适应力和与来自各地新同学的亲和力,也让我们惊觉,他也许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了。于是,经过一番家庭讨论,更加坚定了支持小Z去美国高中留学的决心。

但是,送孩子出国读书,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决定,而是需要全家人达成一致的共识。对于我们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小Z去美国读高中这件事,我们一家三代都参与了讨论和决策。尽管家里老人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但他们依然鼓励我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支持我们一起去美国陪小Z上学。

Ivy-talent-student-Z-2025-Ranney-School-3 兰尼学校

2. 美国高中申请 为何选择“不标化孩子”的丽格教育?

小Z在瑞士游学期间我开始着手咨询各个留学机构。得到的初步反馈基本都是“你们准备得有点晚啊,提前1到2年准备申请结果会比较理想”、“孩子现在还没开始准备标化下半年会压力很大呀”……这让我深感忧虑,毕竟我不希望孩子在申请过程中因这种不当的评判而失去自信。并且,很多机构在美国本土没有实际运营的实体办公室,这难免让人心里不踏实。

直到有前辈家长向我推荐了丽格教育,我才感觉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不会去刻意挑学生,更多的是希望找到理念相投的家庭和愿意努力的孩子,这个理念深深的触动了我。

另外,丽格更注重申请过程和匹配度,这点也和我们自己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因为我们认为,只有过程走好了,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也只有环境匹配了,孩子才能发展的更为顺遂。所以,结合种种原因,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丽格,正式踏上申请美国高中的征程。

3. 与时间赛跑 佛系娃的高效备战申请

由于做决定的时间较晚,我们的时间紧迫到了极点。我因为陪女儿为申请大学整个暑假都在美国奔波,7月小Z从瑞士回国,到8月开学全靠丽格顾问团队帮助规划暑假的申请准备工作,每项任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小Z顺利过渡到紧张的申学备战状态。丽格顾问团队几位顾问老师经验丰富而且各有分工,将任务细化到了每一天:维立克(Vericant)培训、文书撰写、标化考试准备、挖掘自身优势……虽然我在美国错过小Z最初的准备阶段,但我每天都能在微信群里看到进展,小Z每一天都围绕着申请任务安排得满满当当。

小Z是个典型的“佛系普娃”,他性格温和,学术背景并不突出。顾问团队没有给他施压,而是帮他挖掘自身优势。比如,瑞士游学的这段经历,在他的申请中成为了一大亮点,充分展现出他的独立性以及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托福考试(TOEFL)成绩不理想时,丽格顾问非常及时的建议他尝试多邻国考试(Duolingo),还鼓励小Z在访校期间也坚持练习。最终,他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个过程真真切切让我们看到了小Z不一样的一面,我们很为他骄傲! 

4. 从校单定制到访校面试 走读与寄宿的完美平衡

准备校单期间,Lily老师带着团队和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她们先是细致地询问了我们家庭的诉求,得知了我们计划陪两个孩子赴美读书,基本确定选择走读,但同时也考虑寄宿学校的想法。随后,依据顾问此前与我们家长和孩子详尽的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Lily老师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份高度贴合需求的校单,其中包含7所寄宿美高与5所走读美高。每一所学校都是根据小Z的性格特点、学术需求以及家庭长远规划精心筛选出来的。

访校行程的安排同样得极为周密。在预约访校之前,丽格顾问团队便投入大量精力,提前与招生官进行充分沟通,将各项事宜安排得有条不紊。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紧凑且高效地走访了这十几所学校。中美两地的丽格顾问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无论我们身处国内还是国外,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回应。这种专业的素养与高效的服务,让我们深感安心。

在面试辅导方面,丽格顾问团队可谓不遗余力。前期她们为小Z开展了一系列极具实用性的面试培训课程,将面试中的关键要点讲解得面面俱到。小Z想到什么问题,她们也非常耐心的跟小Z探讨。即便是小Z前往美国之后,在每次与招生官会面之前,顾问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再次向他强调当天要会见的招生官姓名,需要留意的各类事项,并且给小Z加油打气。这在我们家长看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周全细致的准备工作,使得小Z在面试过程中展现出自信且从容的姿态,成功在招生官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Ivy-talent-student-Z-2025-Ranney-School-5

5. 当多封offer遇上初心 适合比排名更重要

申请季结束时,我们惊喜地收到了多所学校的offer,其中包括三所我们最为心仪的走读学校以及乔治城预科学校(Georgetown Preparatory School)这所我们此前都不太敢期待的寄宿男校的录取,这样的结果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

面对这么多好学校的录取,我反而纠结起来:是否该为了排名选择更“卷”的寄宿学校?关键时刻,还是Lily老师帮我分析,让我想想自己的诉求、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学校。最终,我自己也想清楚了,小Z性格佛系晚熟,需要家庭的陪伴和支持,综合考虑后,我们最终放弃了寄宿学校,选择了适合他的走读学校兰尼学校(Ranney School)。我们认为Ranney的学习氛围和社区环境更符合他的成长节奏。这个看似放弃“更好选择”的决定,实际上是对孩子成长最负责任的选择。

而在这个过程中,小Z的成长也突破了我们家长之前的一些视角,看到了孩子更强的可塑性与主观能动性,让我们从此前对他的担心转化成了信心,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美高申请是一场家庭与孩子的共同修行。

感谢丽格教育团队的全程陪伴,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了申请,更让小Z在过程中收获了自信与成长。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明白: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追逐名校的光环,而在于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土壤。当家庭、顾问团队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时,就能为孩子铺就最理想的成长之路。

Ivy-talent-student-Z-2025-Ranney-School-6

丽格顾问说

小Z的家庭非常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给予了小Z充分的自由和支持。在我们初步的沟通中,我们就发现他是一个性格非常温和、情绪稳定的男孩子,身上自然散发着满满的松弛感。

但因为申请美国高中的决定做得比较晚,前期也没有做过任何标化的准备和活动的规划,所以家长一开始加入丽格的时候还是比较焦虑的。我们就在最开始的时候帮家庭梳理了申请时间线,在保证孩子标化培训时间的前提下穿插进去其他申请任务,比如通过沟通挖掘梳理出孩子的主线,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小Z在瑞士短短几个月的丰富经历带给他的各个方面的成长,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他多元化的背景。

基于家庭的未来规划,小Z家决定同时申请走读和寄宿。走读对地理位置要求比较高,我们便就此跟小Z爸爸妈妈进行了多次沟通,包括如何平衡走读和寄宿学校申请数量,学校学术以及美本走向等等。同时,考虑到小Z年龄的问题,具体应该9升9还是9升10,我们也根据不同学校的位子以及学术强度帮助小Z家庭做了分析。

虽然开始申请比较晚,但小Z是个沟通能力很强的孩子,很善于听取我们的建议,而且在申请过程中成长非常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小Z当时还在访校,每天除了要保证好的状态访校面试外,晚上回到酒店还要写感谢信,练习多邻国,而他在这样的重压下也坚持的很好,多邻国很快就出到了不错的分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小Z爸爸妈妈看到了小Z的潜力,对他的申请也越来越有信心。就是靠着这样一股韧劲,小Z稳扎稳打,每个过程都用心完成,最终在即便GPA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也成功斩获了美高寄宿第一男校乔治城预科学校(Georgetown Preparatory School)以及梦校兰尼学校(Ranney School)等多枚学校的录取。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