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格学生档案
学生名字:Z同学
就读学校:德州某私立高中
录取学校:纽约大学 梅尔斯护理学院 New York University Rory Meyers College of Nursing(全美护理学院排名第六)
美国本科申请没有”标准答案”,而我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标化成绩,照样冲刺名校,且是申请难度哪怕对于美国本地学生也很高的护理专业。从上海到德州,从IB到美国高中,从学习受挫到纽约大学梅尔斯护理学院 (New York University Rory Meyers College of Nursing)录取,这段旅程教会我:真正的竞争力,藏在你的适应力、对专业的热情和敢于求助的勇气里。
——以下为Z同学亲述
1. 美国高中开局:从"水土不服"到主动破局
在上海平和学校读书的时候,我一直向往着未来能进入美国名校深造,所以我原本的计划是在国内读完高中,完成IB课程后,本科再去美国。但后来,家里临时决定让我在高中就出去,希望能让我更早的适应美式教育。
仓促之下,我就来到了一所德州的走读学校,但这所学校的入读体验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的好。幸好这个时候我们认识到了丽格教育的老师,他们在了解我的情况后,给我提出了转学的方案和美国本科提前规划的建议,在他们的支持下,我很快又转学到了同州的另外一所学校读书,这所学校的确在资源上更丰富一些,但对我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我其实并没有特别准备好,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语言上,就是稀里糊涂地来了,整个美国高中的起步真的是跌跌撞撞。陌生的环境、全英文授课、不同的教学方式、社交文化的巨大差异,这一切让我措手不及。我发现,自己在国内擅长的数学几何,在美国高中需要完全不同的证明逻辑;地理课程需要大量的阅读与背诵,而我的英语水平远远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且,作为一名住宿生,我发现走读生与住宿生之间的社交圈存在明显的界限,这无形的社交高墙也让我倍感孤独,尤其是当我面对72分的AP物理考试成绩时,我更是崩溃到无以复加。
但正是这些挫折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一课:在美国高中,等待别人发现你的困境是徒劳的,必须学会主动出击。我开始每天课后堵着老师问问题,硬着头皮参加学习小组,强迫自己用英语思考解题。那些凌晨5点就着咖啡复习、深夜还在修改论文的日子,如今都成了我最骄傲的成长印记。同时在社交上,我用网球打开了自己的社交圈,连续三年参加学校网球校队,还参加了曲棍球队,那些在场上和大家共同拼搏的日子,也让我至今难忘。
2. 护理专业:意料之外的人生方向
我永远记得那个在宿舍走廊崩溃的夜晚。当时我正为微积分考试焦虑不已,是宿舍管理老师——一位有着20年护理经验的护士——用她的耐心和专业知识安抚了我。她告诉我:”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理解痛苦的能力。”这句话点亮了我的专业方向。
接下来,通过丽格老师的专业分析,我了解到护理专业惊人的就业前景:美国注册护士中位数年薪高达12.9万美元,部分地区甚至开出2万美元签约奖金抢人。更令人心动的是,护理是少数为国际生提供明确移民通道的专业之一。
但现实很快给我泼了冷水。老师分享的数据显示,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护理专业录取率仅3%,New York University(纽约大学)每年国际生名额不足10个。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的顾问团队帮我制定了”软硬兼施”的策略:用AP生物、化学的高分证明学术能力,用医院义工和抗疫物资募捐展现人文关怀,用文书讲述”从被照顾者到照顾者”的成长故事。当别人都在卷科研论文时,我们剑走偏锋——真实的情感共鸣反而成了我的制胜法宝。

3. 无标化逆袭:我的三大破局之道
没有标化成绩这个”硬伤”,曾让我在申请季彻夜难眠,爸爸妈妈也跟着着急,但他们的着急又让我压力更大,整个人的状态就非常差,在这个时候,幸好有丽格老师帮我认真分析,最终选择了test optional 而不是死磕标化。当时他们用一句话点醒了我:“名校要的不是完美学生,而是有故事、有韧性的个体。”我们决定把我的”短板”转化为特色:
首先是用GPA和AP成绩说话。11年级我同时拿下AP微积分BC和AP物理1两门硬核课程,成绩从最初的C冲到最终的A。丽格老师请我和老师沟通推荐信时,一定要去强调我的学术韧性,让招生官看到我的成长曲线比绝对分数更有价值。
其次是打造”护理+”的独特形象。在顾问建议下,我结合网球特长创办了运动损伤防护工作坊,把体育和护理知识巧妙融合。这篇主文书让招生官看到了我对护理的创造性理解,完全跳出了”我想帮助他人”的陈词滥调。
最后是精准的选校策略。ED1被拒后,丽格团队连夜分析数据,发现纽约大学护理学院正在扩大国际生比例。我们立即调整策略,在补充文书中重点强调我的跨文化护理视角以及家乡上海和纽约的共性。这次漂亮的”战术转向”,最终帮我锁定了梦校纽约大学NYU的offer。
4. 从“我不够好”到“我值得”,丽格老师教我的那些事!
在整个成长和申请过程中,丽格的顾问老师成为了我最重要的引导者。她不仅仅是我的升学顾问,更像是一位陪伴我成长的导师。除了专业的升学指导之外,她给了我很多心理上的指导,比如如何克服和父母远距离沟通中的沟通障碍,包括一些解决问题的心态等,可以说,没有丽格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
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很努力,但是我永远都对自己没有自信。很多时候,我不相信我的努力是有结果的,包括一旦碰到一些问题,就会比较情绪化,而且情绪化之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变差,整个人就非常不冷静。但丽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接得住我的情绪,她能让我慢慢冷静下来,而且能在我情绪崩溃的时候,给予我最关键的支持。
如果没有丽格老师他们帮我提醒,教会我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我觉得我的整个申请,以及我的情绪状态,包括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
在我最脆弱的时刻,丽格老师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发消息:“你现在方便通话吗?”
那时,我会躲在学校的洗手间,给丽格老师打电话。我们讨论学业压力、申请规划,也聊人生的困惑和自我认同。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一次次从低谷中走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十年级的时候,遭遇到了学术诚信的问题,因为从初中开始,我们就开始读一些英文书,但因为我英文没那么好,读书速度也很慢,我就会在网上找一些类似那种总结的资料,包括他们的一些想法等,我觉得对我写文章(essay)就很有帮助,但是在美国高中写一篇essay的时候,我没有把全篇大概5%的一小段话改为自己的语句,就被老师说我有学术诚信问题。虽然回看这个事情并没有给我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在当时,我就感觉天塌了一样,就一个劲的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特别差劲。丽格老师知道后,就马上给我打了电话,电话里我情绪特别激动,一直在哭,然后老师就陪着我,等我情绪稳定后,就指导我怎么准备应对接下来和学校老师的沟通,怎么合理解释自己等等,后来这个事顺利解决后,我和英文老师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我也特别感谢丽格老师,同时也希望提醒未来的同学们,美国高中在学术诚信这块很多学校都非常严格,所以一定要谨慎对待。
另外,针对我的英文能力和写作问题,丽格老师们也煞费苦心,当时9年级的时候,我的文笔特别差,包括我整个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挺慢的,丽格外教老师就带着做阅读写作计划,让我参加写作比赛,并且老师会一版一版的帮我改essay,从语法到思路,虽然当时一些比赛没有拿到奖,但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这对我后面拿下Scholastic写作竞赛的荣誉提名奖(Honorable mention) 也是做了非常好的前期准备。
回顾这几年的美国高中经历,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从一个迷茫、焦虑的女孩,到一个学会面对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的年轻人,我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自己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我不仅获得了纽约大学的录取,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如何在挑战中重塑自信,成为一个更为强大和坚韧的人。而在这一切的成长之后,我要再次感谢丽格教育和我所经历过的挑战!
这段美国高中岁月,将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5. 给追梦者的真心话
当我打开纽约大学EDII结果那天, 满屏的紫色彩带让我忽然明白:那些曾让我夜不能寐的”缺陷”,恰恰塑造了我独一无二的申请形象。没有标化?我用真实成长证明学习能力;护理专业难?我用跨界经历展现创新思维。丽格老师常说:“申请不是把自己塞进模板,而是把模板打破重塑。”
如果你也在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焦虑,请记住:美国大学永远会给有故事的人留一扇窗。重要的是找到那个让你眼睛发亮的专业方向,然后用全部热情去证明——你,就是他们正在寻找的那个人。这趟跨越太平洋的成长之旅,最好的风景永远在下一个转角。祝福下一个申请季的你们也能拿到自己最合适和理想的offer!
丽格顾问说
与Z同学及其母亲的相识始于她的九年级。当时Z同学的美国高中申请较为仓促,并未深入了解美国高中体系,仅凭朋友推荐便选择了德州的一所走读学校。入学后才发现该校并不适合孩子。因此,母亲的核心诉求是为孩子规划转学路径,并提前布局美国本科申请。同时,她希望找到一个可以顺畅沟通的平台,在顾问的引导下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找到方向。
在明确目标后,我们迅速确立了“转学与大学规划并行推进”的策略。为了证明转学动因主要是学术需求后,我们先是为Z同学设定了提升GPA的短期目标,并在所有科目成绩提升至90+后,开始准备标准化考试。然而,当我们发现标化考试成为Z同学的一大挑战,甚至出现明显的心理压力时,我们果断调整方向,放弃传统的标化考试备考策略,转而通过写作提升等软实力建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转学后,我们启动了长期的写作提升计划。最初,写作老师反馈Z同学的文章存在大量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问题。然而,在持续的练习和引导下,Z同学逐渐展现出进步,不仅主动参与全国写作比赛,还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写作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进入十年级后,在孩子愿意尝试的前提下,我们推荐其参与了一项药物研究科研项目,最终完成了人生中第一篇15页的科研论文,并获得校内英文部门老师的推荐奖项。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师生们都对Z同学在写作方面的巨大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申请阶段,我们首先确立了专业方向。Z同学最初表达了对医学的兴趣,但由于身份限制,我们调整策略,转而申请护理专业,以便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未来再冲刺医学院。在选校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大城市中拥有优质护理专业及医学院资源的学校。然而,在EDII选择时,Z同学一度犹豫不决。虽然她非常向往大城市,但也担心纽约的高物价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最终,家长给予了全力支持,Z同学也下定决心挑战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并通过真正的情感共鸣获得了梦校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