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格学生档案
学生名字:L同学
就读学校:北京鼎石学校(Keystone Academy)
录取学校: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在火车狭小空间里,我长久凝视中国北方乡村。无边田野被污浊空气笼罩,工厂和石门隔开农业与工业文明。于北京和家乡间往复的地形里,唯一令我魂牵梦绕的,是傍晚血红的太阳,悬浮空中,笼罩平原,鲜明又超现实…
“在这无处不在、变幻莫测的远景中,它遥不可及却又高悬头顶,映照出我离家返校时心中反复浮现的谜团:被宣传重塑的历史真相,以及人们在世俗岁月里遗忘过往、模糊的认知…”
(以上为学生文书英文翻译中文)
大家好,我是小彤,很开心能和大家分享被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缩写NYU)录取的申请历程。开头这段文字,是我申请纽约大学“主文书”的开篇。
于我而言,准备申请的过程,就像在行驶的火车上追逐红日,随着时间流逝、风景变换,申请的意义在我心中不断转变。但在这段旅程中,我逐渐明白,观察、审视与重建自我的过程,才是这段经历最深刻的意义所在…

1. 深陷数字漩涡:申请初期的迷茫
高中最后两年,申请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托福110+,SAT1500+,单科成绩不低于6…”这些数字几乎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的生活被学习计划和各种模拟考试填满,睁开眼想到的是分数,闭上眼梦到的还是分数。
为了提高托福成绩,我每天早起背单词、练听力,晚上熬夜刷题、写作文,重复着机械又枯燥的学习过程。SAT备考更是让我心力交瘁,无数个周末我都泡在自习室里,对着一道道数学题和一篇篇阅读文章绞尽脑汁。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下,我变得越来越焦虑,对数字也愈发敏感,甚至——连喝水我都要求自己五口喝完,就盼着 SAT 能上 1500!
晚上七点,我坐在北京家中,紧盯着 College Board 界面,心里默数 “一、二、三、四、五”,才按下查分按钮,只见成绩中的那个“5”格外耀眼,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成绩达标了,但更大的压力接踵而来…
在准备申请文书时,我同样陷入了困境。看着那些所谓的成功范例,我天真地以为只要按照模板来写,就能写出一篇好文书。于是,我编造了一个看似精彩的关于写作兴趣的故事,从一开始对写作的偶然接触,到遇到写作瓶颈时的痛苦挣扎,再到最后突破自我的感悟升华,一切都像是安排好的剧本。但当我把这篇文书拿给老师和同学看时,他们的反应却很平淡,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篇文书虽然看似完美,却缺少了最关键的东西——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自我!
2. 遇见丽格:转折与觉醒
就在我迷茫困惑时,丽格教育的顾问老师出现了。
有一次,我盯着写好的文书,越看越觉得那些自我夸赞的语句充满了虚荣心和羞愧感,文字仿佛都扭曲了。我把我的担忧告诉了丽格顾问老师,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先别管别人怎么说,你要有自己的声音。”
丽格顾问老师的专业务实,从初次沟通就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和她们交流前,我其实接触过其他机构,那些顾问大多只是泛泛而谈,给的建议空洞又缺乏针对性。但丽格的老师不一样,他们没有急于给出方案,而是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全是针对我的背景信息所做的初步调研资料。
她们先和我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深度沟通,从我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到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事无巨细地询问。沟通结束后,她们很快就帮我制定了专属的背景提升计划。比如,了解到我在社会责任感活动方面比较欠缺,他们帮我联系了一个爱百福(Bethel China)公益项目,让我有机会帮助视障儿童(其中大部分是孤儿)提供英语教学服务。这个项目不仅丰富了我的履历,还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选校方面,丽格顾问团队更是展现出了她们的专业和靠谱。她们详细分析了每一所我感兴趣学校的招生数据、专业优势、校园文化。以纽约大学为例,她们不仅研究了整体的录取率、各专业的竞争程度,还深入分析了不同学院对于申请者的特殊要求。比如,我申请的学院很看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基于这些分析,她们为我制定了一套全面的申请策略,告诉我如何在文书、面试等环节突出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
3. 家乡寻根:文书灵感的源泉
在丽格顾问的启发下,我开始重新构思文书。
去年夏天,在辽宁朝阳北塔下的咖啡馆里,我对着“请用三个词描述你的家乡”这个题目陷入思考。窗外糖炒栗子的香气、隔壁桌阿嬷搅动大麦茶的场景,让我思绪万千,最后我敲下了“褶皱”一词。
走在家乡辽西小城的小路上,每一处角落都藏着我的回忆。路过火车轨道、废弃娱乐设施、社会主义雕塑和五金店,我会用录音机记录声音,用文字和画笔描绘感受。小时候看的英国电影《皮囊》(Skins),也让我开始思考身边世界的复杂。这些家乡的记忆和感悟,成为我文书独一无二的素材。丽格顾问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很多创意启发,引导我深入挖掘这些素材背后的价值,让文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在得知我想用“褶皱”来描述家乡后,丽格顾问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达三小时的头脑风暴。她们从多个角度与我一同解读“褶皱”的含义,不只是家乡建筑和地貌上的褶皱,还深入探讨家乡在时代变迁中产生的文化、社会层面的“褶皱”。像家乡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工业冲击下的传承困境,邻里关系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微妙变化,都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在文书创作过程中,她们的帮助细致入微。有一回,我写自己在家乡过年时的一段经历,初稿只是简单描述了热闹场景。顾问老师看过之后,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她们建议我加入更多细节和个人感受,像鞭炮声在寒冷空气中的回响、手中糖葫芦的酸甜滋味,还有看到长辈们脸上笑容时内心的温暖。修改后,这段经历变得生动鲜活,充满感染力。
她们还帮我梳理文书结构,让关于家乡的这些故事和感悟,有条理地串联起来,共同服务于展现我的成长和思考这一主题。前前后后,我们对文书进行了不下八次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让文书更上一层楼。
4. 成功上岸:申请季的收获与成长
在丽格团队的全程陪伴和专业指导下,我的主文书逐渐成型。她们帮我校对语言,确保表达精准流畅;优化结构,让故事更有吸引力。当我成功上传纽约大学的ED申请文件时,我终于明白,申请的意义在于重塑自我认知,而丽格就像我申请路上的引路人。
提交申请后,等待结果的日子里,丽格团队依旧没有放松对我的支持。她们提前帮我准备面试辅导,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面试场景,从常见的问题,到根据我的文书和经历提出的个性化问题,都一一进行演练。面试前,她们还会细心地提醒我注意仪表仪态、语速语调等细节。面试当天,我心里特别紧张,顾问老师一直给我发消息,鼓励我、安抚我,让我能镇定下来。
收到纽约大学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回望整个申请季,那些曾让我窒息的数字不过是虚像,真正重要的是在丽格顾问专业、务实、靠谱的帮助下,我学会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收获了面对挑战的勇气。丽格不仅仅帮助我完成了申请,更重要的是,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学会了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我相信,选择丽格,就是选择了一条更有保障、更能展现自我的留学申请之路。希望我的故事能给正在申请留学的同学们一些鼓励,只要找到像丽格这样优秀的伙伴,大家都能在申请路上少走弯路,收获理想的结果!

丽格顾问说
在留学申请这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中,我们为小彤精心绘制了一幅专属的“逐梦蓝图”。
选校环节,宛如在繁星璀璨的夜空里,精准锁定那颗最“契合”的星辰。我们与小彤一同深入剖析她的优势与不足,发现她在写作方面才情出众,于艺术领域也有所探索,然而校内活动参与度的短板也较为明显。我们将每一所她心仪的学校与自身条件进行细致比对。经过反复权衡与考量,鉴于纽约大学对学生多元性的珍视,最终将其作为ED1的冲刺目标。
活动规划方面,考虑到小彤性格内敛,校内活动资源相对有限,但这并未成为她前行路上的阻碍。我们依据她的特质与兴趣,我们为她推荐了文科 research 类校外活动,并巧妙地将其安排在 10 年级。这类活动周期漫长,却意义非凡。小彤也不负所望,全身心投入科研,最终成功发表研究成果,成为她申请材料中极具分量的闪光点。
同时,我们发现小彤在体现社会责任感的活动方面稍显薄弱。于是,我们引领她走进了爱百福(Bethel China)公益项目。这看似简单的英语教学活动,却在小彤的坚持与努力下,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她不仅自己在教学中倾尽全力,还积极带动身边同学参与其中,如同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让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段经历,为她的申请文书注入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展现她善良与担当的重要篇章。
面对奖项方面的挑战,我们也结合小彤的优势,为她推荐了一系列颇具难度的写作竞赛。虽在写作领域未能斩获佳绩,但在我们推荐的Ocean Awareness(海洋意识竞赛)艺术项目中,她凭借绘画才华,在倡导环境保护的主题创作中脱颖而出,斩获奖项。这不仅展现了她的艺术天赋,更彰显了她对社会议题的深切关怀。
文书打磨堪称申请过程中的点睛之笔。在文书创作前,我们与小彤多次深入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起初,我们以她对写作的热爱为切入点,完成了主文书初稿,且得到了外教的高度认可。然而,小彤希望转换视角,展现更为独特的自我。我们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与鼓励,尽管第二版文书初稿思路略显松散,但我们凭借专业的洞察力,帮助她提炼出核心主题 —— 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与记忆的守护。
小彤通过记录家庭故事、采访下岗工人、品鉴独立电影等方式,试图揭开那些在中国社会变迁,尤其是东北工业区衰落与经济改革浪潮下被尘封的故事。文书深刻探讨了真相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以及记忆和叙述过程中真相的演变。她以坚定的笔触,表达了对抗遗忘的决心,并呼吁通过教育与艺术,让下一代铭记并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经过反复雕琢与修改,这篇独具匠心的文书成为她叩开 NYU 大门的关键钥匙。
如今,小彤已经如愿进入纽约大学,我们也衷心祝愿她在纽大的求学生涯一切顺利,不负时光,不负韶华,收获令人称羡的明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