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弗雷特中学(Pomfret School):热爱为帆,理性为舵!体制内篮球少年逐梦之路!

Ivy-talent-student-daniel-2025-pomfret-school-6
blog顶部
Ivy-talent-student-daniel-2025-pomfret-school-4
丽格学生档案

学生名字:Daniel 同学
就读学校:上海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BASIS,International School Park Lane Harbour)
录取学校:庞弗雷特中学(Pomfret School);西储学院(Western Reserve Academy);湖森中学(Lake Forest Academy)

在体制内升学路径的压力下, Daniel在兴趣与学业的矛盾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最终,在对篮球的热爱和对美高自由教育模式的向往下,他和家庭毅然决然的踏上了美高申请之路。

尽管起步仓促、标化成绩跌跌撞撞,而且来自周边美高申请者的竞争压力让他一度丧失自信,但通过重新认识自己的闪光点、他收到了Lake Forest AcademyWestern Reserve AcademyPomfret School 等优质美高的录取,这段旅程不仅让他找到了平衡兴趣与学业的可能性,更让他明白:真正的教育,是让热爱不被掩埋,让个性得以绽放。

Daniel最终没有选择排名更高的学校,而是坚定地选择了自己最心仪的庞弗雷特中学(Pomfret School)。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他?让我们听听Daniel怎么说!

Ivy-talent-student-daniel-2025-pomfret-school-2

1. 兴趣,会被升学压力掩埋吗?

大家好,我是Daniel,目前就读于上海福山正达外国语学校。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在这个学校就读,并且保持着前20%的优异成绩。我们学校在招生时筛选标准很严格,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我们学校很特别,是一所走特色发展路线的私立体制内学校。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更偏向国际化,不仅有外教授课,课程设置也很多元化,课外活动也很丰富,整体氛围很像国际学校。但升入初中后情况有了变化 – 虽然初中部是新成立的,学习资源和社团活动依然很丰富,但教学方向明显转向了体制内教育,重点放在了中考备考上。

而随着课业压力越来越大,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到了更高年级,我还能有时间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Ivy-talent-student-daniel-2025-pomfret-school-3

2. 为了热爱 也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说到兴趣,篮球绝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从5岁在幼儿园中班第一次摸到篮球开始,我就爱上了这项运动。虽然这些年都是业余练习,没有接受过特别专业的训练,但这份热爱从来没有减少过。每次站在球场上,那种快乐和专注是其他事情都给不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向往美高——在那里,我可以每天都有大把时间专业练球。想想看,在国内就算进了校队,训练时间也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让我提升篮球水平。

除了篮球外,我也特别喜欢美高的教学方式。之前我去过好几次美国西海岸,去过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这些城市留给我的印象都挺好的。我还参加过当地的夏令营,我发现他们的课堂特别不一样,老师不会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让我们分组讨论、动手实践。最让我开心的是,他们不会用”中考”或”高考”这样的考试来限制所有人,而是鼓励学生学习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像我这种”坐不住”的人,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反而能更专注地学习,因为每天都有新鲜有趣的内容等着我去探索。

所以,对我来说,美高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教育模式。我确实不是一个能忍受枯燥的人,所以我觉得换个新环境会让我既能用喜欢的方式学习,又能尽情追求篮球梦想。这样的环境,才是能让我真正发光发热的地方。

3. 一场没有准备的启程 却让我走上更清晰的路

现在回想起来,选择美高这条路似乎顺理成章,但最初我完全没有考虑过出国读书。这个想法是在疫情后偶然产生的。记得当时和父亲经过几次深入交流后,我们才逐渐达成共识。不过现在想来,那时的决定确实有些仓促,我们当时对国际课程体系、美高教学特点以及标化考试要求都缺乏系统的了解。

直到八年级上学期,我才正式开始准备申请工作,这个时间点对我们来说其实相当紧迫。刚开始我对托福考试完全没有概念,第一次托福考试我只考了50多分。虽然父母一直全力支持我的决定,但他们和我一样缺乏相关经验。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看到其他申请者早已准备多时,而我却刚刚起步,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说来也巧,就在我们萌生申请美高的想法后不久,爸爸通过朋友和商业伙伴的介绍,了解到了丽格教育。当时我们对美高申请完全不了解,但第一次和丽格咨询老师沟通后,她们务实的沟通态度、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建议,立即让我们感到十分信赖,再加上朋友的推荐,我们没有再去纠结太多,就选择了丽格教育。

Ivy-talent-student-daniel-2025-pomfret-school-5

4. 重新认识自己 是我申请旅程最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想去年八月刚开始准备美高申请时,我对自己的认知其实相当模糊,甚至不太确定自己有哪些独特的优势。那时,我完全没有想到,丽格的顾问老师会成为帮我重新认识自己的关键引路人。

在接下来的一两周里,老师和我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她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着我回顾过往的经历,一点一点挖掘出许多连我自己都已遗忘或未曾重视的精彩片段。这个过程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充满感激。

比如,我早已将小学时参与戏剧的经历抛在脑后。是老师提醒了我,我才恍然记起,自己不仅创作过剧本,还曾在班级里担任过两次小导演。虽然只是小规模的尝试,但这无疑是我领导力和创造力的早期体现。

更让我意外的是围棋——我从未想过这能算作一个亮点。但老师敏锐地指出,围棋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智力运动,在海外申请中具有独特性,它实实在在地锻炼了我的策略思维,这份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当别人都在说围棋不算是美高申请中一个加分标签的时候,老师的建议却是不要否定或者忽视自己热爱过和付出过时间的东西,而是去寻找这个事物本身给我带来的成长和收获的角度。

另外,我长久以来对历史十分痴迷,虽然自己也意识到这是个加分项,也在面试中多次提及(比如从小学起就常常清晨六点起来阅读历史书籍,尤其对古代史着迷),但丽格老师的厉害之处,在于帮助我将这份持续的热情更清晰地提炼出来,作为我学术潜力的重要佐证。

此外,那些散落在记忆角落的经历也被老师一一拾起:校运会上获得的50米跑和跳高冠军,展示了我在篮球之外的体育才能;四年级时参加西雅图原始森林夏令营的独特体验;甚至是一次与父亲互相鼓励、共同挑战的潜水尝试——尽管只进行了一两次,但那份勇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和在特殊情境下展现的家庭互动,都成为了申请材料中鲜活的注脚。

至今,我仍保留着当时和老师一起用幕布软件梳理出的那份思维导图。它不仅仅是一份申请材料的提纲,更像是一张为我绘制的心灵地图,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身上那些曾被尘埃掩盖的光芒。丽格老师的专业眼光和悉心引导,让我得以在申请过程中展现出一个更完整、更精彩的自己,这份帮助,我铭记于心。

5. 不为排名所困 Pomfret是我一见钟情的选择

在规划美高申请时,选校范围自然是我和父母关注的重点。最初,我对自身定位不太清晰,作为一名体制内背景的学生,也担心缺乏竞争优势。爸妈最初给我定的目标是“保70冲50”,后来变成了“保50冲30”,说实话当时觉得压力不小。

后来,通过参加丽格教育的讲座,特别是Lily老师的分享,我对美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她指出,排名前20的学校各具特色且实力卓著,而20名之后的院校,例如20-50甚至60名左右,彼此间的差异并不如排名数字显示的那么大;选择的关键更在于学校风格是否与个人契合。这个观点让我在选校时不再过度拘泥于排名数字,而是更关注学校的整体氛围。

在结束美高访校之旅后,庞弗雷特中学便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我的梦想学校。其校园环境之优美,被公认为全美顶尖高中校园之一,令人心驰神往。更打动我的是学校独特的整体氛围,尤其是那明亮通透的图书馆,与其他学校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极佳的学习空间。尽管难以用言语完全概括,但访校结束时我便确信,这就是我最渴望加入的学术社区,所以我对Pomfret真是的是“一见钟情”。非常幸运的是我父母也和我高度一致,在择校优先顺序上第一时间就达成了共识——Pomfret School 是我们共同的首选。

当时,在申请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小插曲,由于我的生日月份比同申请九年级的同学相对大一些,Pomfret School就询问我是否愿意读十年级而非九年级。最终,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接受这个安排,因为无论九年级还是十年级,Pomfret始终是我的第一选择。

但当时出录取的时候,森林湖中学和西储中学也给我发来了录取,虽然可能从排名上来看,这两所学校的排名更高,但我觉得既然已经承诺了Pomfret,我就决定信守承诺,坚持最初的选择。当然这个决定不仅出于诚信,更是因为我真心的喜爱这所学校。

6.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回顾这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申请历程,作为过来人,我想分享几点深刻的体会,希望能为未来的申请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聚焦个人特质,展现真实自我

在申请初期,我也曾陷入过分关注自身不足的误区。后来意识到,美高申请不是要打造一个完美的申请者形象,而是要展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以我的篮球经历为例,虽然我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水平也远非顶尖,但我选择坦诚地分享这段经历:从小学开始坚持训练的自律,在球场上领悟到的团队精神,以及这项运动带给我的快乐与成长。出乎意料的是,正是这份真实打动了招生官。他们更看重的是你在某个领域的投入程度和成长故事,而非单纯的成就高低。

主动把握申请主导权

申请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我坚持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从筛选学校名单、准备申请材料,到参加校园访问和面试。记得第一次访问Pomfret School时,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至今难忘——优美的校园环境、亲切的师生互动、丰富的体育设施,都让我确信这就是理想中的学校。虽然很幸运地与父母达成共识,但即便意见不同,我也学会了坚持自己的判断。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找到了最适合的学校,更培养了我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理性看待标化成绩

标化考试确实是道坎,但绝非不可逾越。我的托福最终成绩是104分,虽然距离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已足够证明我的语言能力。当然,备考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挫折:比如一次听力考试因为时间分配不当和考场干扰,最后三题全部失分;再比如维立克口语首次只考了4.2分,所以当我看到心仪学校要求4.8分时确实倍感压力。但这些经历教会我:标化成绩只是申请的一部分,招生官更看重的是申请者的整体素质,与其过度焦虑分数,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综合能力上。

重视面试表现

面试环节往往被低估,实际上它可能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我特别重视与招生官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提前做了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学校特色、思考自己的求学目标、准备有深度的提问。在Pomfret的面试中,我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篮球故事和学术兴趣,这种自然流露的热情反而比刻意准备的回答更有说服力。

Ivy-talent-student-daniel-2025-pomfret-school-6

丽格顾问说

Daniel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小孩,在申请过程中几乎到每一个小的细节他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对择校对各种安排都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尽管一直在体制内学校,Daniel家对教育非常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也深谙匹配以及学校的支持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在择校上非常慎重。

家长虽然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非常细致研究学校,但是对顾问给出的校单建议有特别认真地研究,并且每一个都拿出来和顾问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Daniel还是Daniel家长,都非常配合,信任顾问的建议,也非常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看中排名的同时也不执着于排名,所以在访校结束后三个人虽然各自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可以一起做一个非常民主的沟通,爸爸妈妈也很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申请的过程中,Daniel遇到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和周边竞争者的对比。在学习标化的时候,Daniel也认识了不少在国际学校或者已经在美初读书的学生,从日常的交流里了解到别人可能有很多的课外活动或者参加各种比赛,但是Daniel当前学校到了初中很多活动基本停摆,他最喜欢的篮球更多的训练时间也都是在校外俱乐部。所以,与其他人的对比一度影响到他的自信心。

另外,学校非常严格的考试和成绩评分标准也让Daniel非常担心自己的竞争力。但是在我们顾问老师持续不断的沟通开导中,让他看到了自身独特的亮点,并且教他如何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亮点,最终孩子在面试过程中表现的非常好。

在学校审核环节,丽格也通过与学校的紧密沟通,成功的帮他背书了自己最心仪的院校,顺利拿下了包括Pomfret, Lake Forest 以及WRA等多所优质美高。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