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格学生档案
学生名字:M同学
就读学校:马萨诸塞州某寄宿美高
录取学校: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同学在10升11年级的美高补录中找到丽格,并在丽格支持下成功拿到理想美高的录取。就在两年后,我们再次成功支持M同学以中国护照身份成功进入她心中的学术圣殿——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快问快答的形式来给大家展现她是如何通过把”数学语言”与”人文哲思”融合,把”牌局策略”升华为人生哲学,并最终呈现出一份既有学术硬度又有人文温度的申请档案的。
相信她的故事也会给更多未来的STEM女性以更多的勇气来实现自己“不设限”的成长轨迹!

1.数学是她的语言
你觉得你是数学领域的“天赋型选手”还是“努力型选手”?还是介于两者之间?
我觉得我的数学水平算是介于两者之间吧,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放学后有时间就会去图书馆做题,也经常做题做到大半夜。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数学对你意味着什么?
数学对于我来说,在不同阶段的意义不完全一样。小的时候,数学就是一门我必须要学的学科,给我很大的成就感。特别因为家长老师会有一些刻板观念,觉得数学好的孩子比较聪明之类的,而我经常也能解出一些难题,所以数学算是给了我不少的自信吧。后来接触了数学竞赛,慢慢开始真的享受做题了,就越来越享受那种头脑风暴的快乐,有点像极限运动。感觉碰到很难做的题就像爬山,然后想不出来就狂拽头发,狂喝水(以前是狂吃巧克力后来怕变胖)。
你觉得数学这个领域对女生友好吗?你在求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性别偏见或质疑?当时是怎么应对的?
我觉得数学这个领域对女生挺友好的,遇到的性别偏见或质疑我觉得可能更多来自于不是这个领域的人。比如就我自己个人的经历来说,可能更多的歧视是来自根本不学数学的大人,像老师啊亲戚啊甚至父母有时候也会觉得女孩子学不过男孩子。
但是和我一起学的同学,我的数学老师,朋友,我从来没有从他们那感受到歧视或者恶意,我觉得恰恰相反,他们都非常非常慷慨地帮助我进步。我觉得在数学这个领域,至少从我个人经历来说,收到的更多的是善意包容,而且很纯粹吧,大家都认可说能做出题或者题做的漂亮就是牛,和性别没什么关系。
2. 科研三要素:热爱·导师·坚持力
你参与了多个领域的科研项目,你是怎么挑选这些方向的?
我在选科研项目的时候没有太多考虑,主要还是兴趣。我觉得兴趣真的很关键,就是如果不是很感兴趣的话题要坚持干那么多活还是很痛苦的。
能否给大家一些挑选科研项目的建议?
导师我觉得要选择认真负责的,虽然这听上去有点空,但是就是他们要比较在乎你的,然后人也是好相处的,就是能处成朋友吧,这样感觉沟通起来提问起来会更加顺畅,不会觉得有点丢面子或者不好意思这种,推进起来也更丝滑。
我觉得我算是个蛮有毅力的人,我下定决心做的事基本都会完成,但是建议的话,我觉得就是要选一个你真的感兴趣的,热爱的方向,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当然了,再热爱可能做多了也会疲惫,那我觉得就是要有完成的决心吧。
科研带给你的收获有哪些?
话又说回来,我觉得科研可以带给我们收获挺大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因为要做出产出,就得非常非常熟悉相关的知识,掌握的非常非常透彻,然后做出成果是非常非常有成就感的事。科研也给我很多的展现自己成果的机会,还可以和别人交流别人的成果,一方面讲很多很多遍锻炼表达能力(要怎么把我的过程和想法讲清楚),另一方面感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会迸发出新的想法。
3. 掼蛋局中悟人生: 一篇非典型主文书的诞生
当时我们讨论主文书选题的时候,你坚持选择了“掼蛋”这个非常个人化又富有象征意义的主题,是什么让你觉得这个选题最能代表你?
我希望我的主文书能展现一些我比较有特点的爱好吧,因为我,其实我们家,都是狂热掼蛋爱好者,有非常多的回忆故事可以写,所以就自然地选择了掼蛋。打惯蛋局中局外的思考也是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而且从本质上来说,掼蛋也是一种组合题吧。
写文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哪次我们建议的角度或引导让你有“哇,我从来没这样想过”的瞬间?能具体讲讲吗?
在写主文书的时候,虽然我很坚定地要写掼蛋,但是因为围绕这个主题,实在是有太多可以写了,比如可以写女性成长,家庭,数学哲学等等,所以我写了不同的版本很难敲定用哪版。当时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意识流的那一版,就是用一整局牌局来比喻我的人生,但是实在太抽象了内容比较散,不适合文书。后来在和丽格老师讨论后,老师挑了我最想表达的重点,也就是打破既定规则,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新的可能性这个概念,那之后我感觉就是茅塞顿开,有了终点之后写起来非常流畅。
除了主文书外,在写小文书的时候,我也经常就一个题目能想出很多可以关联的爱好或者经历,但是很多时候我总是想说的太多了,找不到一个核心点,而丽格老师总能一下子帮我找到痛点。就比如,我想写国画,我又想谈很多哲学启示,和道教思想的联系,我又想说说自然等等,但是丽格老师一下就帮我抓到了我对于国画这个爱好体验的核心,就是冥想,然后再围绕冥想展开就逻辑顺畅很多。
4. 迎难而上 为什么我要坚持REA加州理工?
我们在定下REA加州理工时,其实压力很大,学校老师也说非常非常难进,你当时为什么愿意坚定选择它?有没有挣扎?
我在REA的时候,是很坚定要冲一冲不留遗憾的,当时我们学校老师给我说的是,我们学校已经好久没有录过Caltech的学生了,上一个貌似还是几年前的体育特长生。但是我倒觉得这不会怎么打击我,因为不选Caltech我还是会选个非常非常难进的学校,挑战一下,可能我的性格就是不信邪吧。
你对Caltech做了很多调研,是什么让你最终认定这是你的梦校?有没有哪个瞬间特别打动你、让你觉得“我一定要去这里”?
我最早有点想去Caltech是因为我的关系非常好的数学老师特别喜欢这个学校,可能有点受他的影响吧,我对Caltech的印象就一直很棒。然后后来看了《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对Caltech的了解越来越多,我自认是比较慕强的一个人,所以Caltech这种学术大佬云集,而且非常严谨的学术氛围真的就是天然的吸引我。再加上我也刷到过一些Caltech学生分享的帖子,就特别喜欢他们醉心研究,钻研科学,不需要太多社交的“书呆子”的那种特质。
最后加州的天气也很加分,我不是很喜欢冬天,我还是更喜欢阳光活力的气候。而且加州理工学院在帕萨迪纳(Pasadena),靠近洛杉矶,地理位置非常非常方便的同时Pasadena又很安全宁静。正好Caltech的招生官来我们学校,她一直说Caltech is hard,所有人都苦苦挣扎,而我就特别喜欢挑战,而且要做就要做难的,并且也从她那了解到Caltech是个很小的社区,人和人之间的链接也很紧密,而且人均资源非常非常丰富。所以综合各个方面,可以说Caltech 真的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在了我的审美上。
5. 理科生的另一面:艺术与哲学
你一直保持对国画、艺术创作和哲学写作的热爱,这些爱好对你有什么影响?有没有塑造你在看世界或解决问题上的方式?
我觉得国画算是我冥想的一个媒介。画画的时候我更能静下心,然后我很享受那种心无旁骛,集中注意力的感觉,就比如怎么构图,墨色深浅,颜色选择等等,我自身也喜欢欣赏美的事物,创作美的过程我本身也非常享受,尤其国画,其实相对抽象,再加上我喜欢山水画,我也特别喜欢自然,这整个过程给我一种创造不同的自然风光的享受。
在John Locke 约翰·洛克论文竞赛中获得Very High Commendation奖项很不容易,当时写的是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
写作本身我不能说是非常热爱,只能说写作是我最喜欢的表达思想的媒介。我很喜欢写议论文,这有一种我自己和自己辩论的感觉,并且我觉得这是最有逻辑的写作方式,我会努力一条一条导逻辑,确保他自洽。
我当时写的神学(Theology)。我自己平时也喜欢想点有的没的,像神存不存在这种问题绝对是平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之一,然后去年我选的那个命题算是这个问题的子问题,我非常感兴趣,就选择了这个角度。
哲学这个兴趣是怎么产生的?你怎么看待“科学”和“人文”的关系?
我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但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算是一个哲学家。因为人都会去思考,给自己提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是谁等等。
我觉得科学和人文相辅相成吧,人文有点像科学的守护者,比如说很多科技的发展都会带来一些道德困境,比如说像目前人工智能AI的兴起,那怎么合理使用新科技,怎么维护人伦那就是人文学科的使命。
丽格顾问说
1. REA 决定:勇敢选择,加州理工之梦
REA加州理工是一个风险性非常高的选择,因为这意味着无法同时申请其他学校,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决定,M学校的升学顾问坦言加州理工太难了,但经过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术兴趣、科研潜力与加州理工的培养理念高度契合,加上学生对这所学校的深切向往,我们必然跟她并肩作战。
加州理工的文书数量在所有学校中名列前茅(点击此处查看加州理工学院2026文书题目),再加上需要准备作品集、获奖证书、科研论文等额外材料,工作量之大令人望而生畏。我们与学生通力合作,逐一攻克文书与材料整理的难点,确保每一个细节无懈可击。当完成递交那一刻,我们感到无怨无悔,无论结果如何,这一申请过程都值得自豪。
2. 文书写作:深挖经历,点亮故事
文书是申请的灵魂,也是我们服务中极具价值的环节之一。学生的经历丰富但有些散,最初对如何匹配文书题目会困惑。通过多次深度访谈,我们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独特经历有了深入的了解。某些独特的经历,学生自己可能未意识到可以与特定文书题目契合。但在顾问的点拨后,学生非常认可这些建议,最终呈现的文书真实而有力。这样的细节优化,贯穿了整个文书创作过程,确保每篇文书都紧扣主题并展现学生多面的独特的魅力。
3. 时间管理:高效执行的申请节奏
学生在申请季期间任务繁重,既要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和学术比赛,又要兼顾校内活动和日常学业。真正留给文书和申请材料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帮助学生最大化利用时间,我们提前制定了详细的时间管理方案,具体到每周任务拆解,并清晰标明优先级。执行过程中,我们与学生保持高频沟通,确保每个环节都按计划推进。有时为了赶上最终提交,甚至不得不加班加点,与学生一起奋战到深夜。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我们都能感受到战友般的默契和成就感。这种高效的合作不仅让学生按时完成了所有申请工作,也培养了她面对高压情境的执行力和抗压能力。
4. 情绪价值:陪伴与支持是关键
申请季从来不仅是学术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挑战,尤其对于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面对多重压力的同时,还经历了一些意外波动。在这些关键时刻,稳住学生的情绪与心态尤为重要。我们始终保持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在她感到压力巨大或情绪低落时,给予倾诉和支持。通过交流,我们帮助学生重建信心,重新投入申请任务。这种过程中,不仅拉近了我们的信任关系,也让学生明白,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前进的方向。